“你在这些普通的女人身上看到的生命力,你看到她们的可怕的力量,其实常常是胜过男人的。在面对困难,在面对困境,在面对人生还有命运给她们的各种考验的时候,这些平凡不过的女性,她们展现出来的光芒,我觉得是很吓人的。”
听了黎紫书在一席的一期演讲《我的人生过成这样子,正是因为我要成为一个跟母亲相反的人》,她在演讲中提到的很多与母亲之间的过往,都仿佛在我身上也发生过,顺着她的思路,我不禁回想起了成长过程中的母亲,感触很深。
在我童年时期,父母感情并不和睦,走入大城市的父亲,和一直在农村坚守的母亲自然而然会产生观念上的分歧,加上本就对母亲不满的奶奶和姑父的挑拨,在我出生之前,这段关系就已经支离破碎。但为何又生下了我,大抵是因为父亲一贯的优柔寡断。我出生后,母亲带着我也一同来到城市,许是出于大男子主义,也或者其他什么原因,母亲没有出去工作,因此,对于母亲,我最初的印象始终是一个带有些怯懦的家庭主妇。
到后来,家里遭逢不幸的时候,每每家中有人来探访,说到后来母亲总是会哭起来,客人就会对我说些要努力坚强的话,那时候我也正值少年叛逆期,我的委屈和不满无处发泄,对母亲的印象也一度变成只会哭哭啼啼。读小学的时候,家长会都是父亲去参加的,到中学之后则只能由母亲去:她并不会像其他同学的妈妈精致打扮,当时家里的条件也不允许;母亲只有高中学历,而长期做家庭主妇让她并没有什么开阔的眼界,与人交谈时常“露怯”;从前在农村的时候,村头村尾都通过大声呼喊来对话,有时候在公共场合她也控制不住音量,大声喧哗成为焦点总让我觉得无比的尴尬……从前的我是多么敏感自卑,在意这些微小而无意义的问题,有时候我甚至有点不愿意她来学校。
又是从什么时候我开始重新认识母亲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