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人间事 | Work

有关“动物性”的一点思考

在当代艺术策展中有很多关于动物的问题,这里说的不是艺术家聚焦动物保护之类,而是艺术家展现人类的动物性,表达自我、他人,以及他们对生命、社会、生活的看法,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

为什么通过动物来展现?人类虽然已经自诩为地球的主宰,但仍然受着动物行为的支配,人的本性无法脱离其动物性,“衣冠禽兽”“人面兽心”统统体现出人与动物的无法切割性,鲁迅先生曾说:“骂‘不是人’是最恶毒的话语,不是人,那是什么呢?只能是畜生。”。

人与动物的关系,即人在观察、对待其他动物的方式,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可以说,自古人与动物的关系在艺术展示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未来,这一事实也不会改变。

Read more

Posted in: 人间事 | Work

高科技之下的博物馆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是科技发展的下一个风口,机器的自主学习、互联网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将推动技术的迭代,对不同行业产生深刻的影响,博物馆也不例外。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下,人工智能如何与博物馆产生跨界融合,是当前我们亟需探索的。

一、数字博物馆的进化背景

新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跟互联网的升级紧密联系。中国博物馆的第一次技术发展,也就是信息化的诞生,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计算机普及,观众新的需要而来,博物馆藏品数据开始从实体转移到线上,这一阶段催生了博物馆网站,建立起博物馆藏品数据库;第二次发展,则是数字互动时代的到来,从大屏到小屏,全国各大博物馆开始数字化,博物馆数据也从基本检索,变成和观众的体验场景融合,开始逐步实现线上观展;当下,正处于博物馆的第三次发展时期,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AR、5G、物联网等让博物馆的数字建设更多元,这也是博物馆智慧化发展的起点。可以认为,博物馆的智慧化是在技术驱动下进行,未来会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Read more

Posted in: 人间事 | Work

网络文学的跨文化传播 ——以阅文集团为例

跨文化传播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或者群体、组织之间的交流活动。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丝绸之路、佛文化西取东传、郑和七下西洋等东西方交融的跨文化传播实践。当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跨文化传播变得更加迅捷,依托互联网而生的网络文学天然具备突破界限的能力,网络文学出海也成为新的趋势。

一个国家彰显自身文化软实力最好的方式就是促进自身文化向外传播,实现文化产业“走出去”。 对网络文学产业来说,从内容到模式的“突破界限”,不仅完成了产业的升级与布局,更将中文文化生态拓展至全球。既是本土内容一举成为全球的文化娱乐消费产品的壮举,也是中华文化对外输出的典范。

一、网络文学出海的背景因素

近几年来,不少媒体把网络文学和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以及韩国电视剧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文化奇观” ,网络文学“出海“能够有这样的影响力着实令人惊喜,但网络文学出海并非一蹴而就,这种成绩背后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和引导。

Read more

Posted in: 人间事 | Work

后现代主义是女性主义的出路吗?

一直以来,女性主义在学术领域中都是边缘话语。《十月》杂志副主编、后现代主义艺术评论家欧文斯曾在其作品《他者的话语:女性主义者与后现代主义》中指出,西方的再现体系只承认以男性为主体的视像——是绝对中心的、单一的、男性化的……后现代主义揭露了这套将“再现权威化,阻挡、禁止他者的、使他者失效“的权力体系。如此,是否代表后现代主义能够成为女性主义的救星,或者说它们之间能够结成可靠地同盟呢?也许答案是否定的。

在西方哲学的源头,柏拉图就已经提出“他者”的初始概念,指代自我之外的一切。区别于与代表权威的主体,“他者”是边缘、低级、被压迫的人或事。女性,就是被权利体系禁止的“他者”,她们在主流文化中缺席,甚至,为了发声,再现自我,女性不得不假定出一个男性的立场。后现代主义让“他者”变成理论建构与话语批评的重要工具,这为女性主义批判父权制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女性主义找不到可以溯源的哲学精神,自古就没有女性哲学家,而从柏拉图到康德,男性哲人思考世界从来没有把女性考虑进去,黑格尔说非洲没有历史,事实上,女性一样没有历史。后现代主义对抗的是启蒙精神和宏大叙事,它不需要溯源,这又与女性主义完美契合。

Read more

Posted in: 人间事 | Work

腾讯文创生态发展

关于腾讯,应该都毫不陌生,自成立开始,它一直保持着收入和利润的高速增长,其中收入GAGR高达34%。它旗下拥有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QQ和微信,也是全球最大的游戏公司。截至2020年12月,它与苹果、微软、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等都是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位列第七。

回顾腾讯20年的发展,在业务策略上也有过几轮调整,除了社交网络为它提供了强大的基本盘之外,数字文化内容也是成就它半壁江山的重要业务。腾讯旗下六大事业群其中与内容文化产业相关的,就占到两个:IEG(互动娱乐事业群)负责游戏和电竞,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则包括影业、动漫、长短视频、资讯、体育等。同时,还拥有中国最大的网络文学平台与音乐平台,即子公司阅文集团、腾讯音乐娱乐集团。除此之外,通过控股、投资等方式和文创行业的诸多公司产生关联,如博纳影业、华谊兄弟、拳头游戏等…

从时间上看,腾讯布局文化领域有两个重要的节点:一个是2011年泛娱乐的提出,另一个是2018年将泛娱乐到新文创的升级。

Read more

Posted in: 人间事 | Work

法治建设下的女性权益保护

时至今日,虽然男女平等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在传统习俗的限制下,对于女性权益的保护仍然有非常多的不足。近年来,侵害女性权益的就学就业歧视、职场性骚扰、家庭暴力乃至性侵害事件依然层出不穷。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大保障,关于女性权益的保护,最有力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法律推动男女平等在实质上的实现。

我国现行法律中对于女性权益的保护,已经形成以宪法为核心,部门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共同组成的、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除了反家庭暴力法之外,我国很少对女性就业歧视、职场性骚扰等女性利益切实相关的问题进行专门立法。同时,我国法律的实行,也存在立法不完善、执法不彻底等问题,法律的保护作用落不到实处。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现有立法内容过于分散,缺乏专门法保护。宪法中虽然规定男女平等,各种部门法、地方法律法规中也有涉及就学就业相关的条文,但这些都是粗浅的表述,没有明确规定歧视的定义,及其具体形式。这使得宪法与各法规中对于男女平等的规定往往变成一种空泛的口号。

例如,在研究生、博士生就学录取时,学校公然对女生划定更高的分数线,或者在主观评分为主的复试时暗箱操作,也有高校教授公开发表歧视女学生的言论,直接排除女性考生报考。而企业会以男性更符合职位要求,该岗位女性无法负荷等种种理由,来侵害女性的平等就业权利。

Read more

Posted in: 人间事 | Work

同济大学艺术硕士(MFA)报考指北

2018年本着想继续体验校园生活的想法,又暂时无力脱产与出国,种种考量之后瞄准了非全日制研究生,花了很长时间研究专业,但当年工作工作变动实在太大,忙的晕头转向没复习最终不了了之。2019年辞职后决定好好再战一次,目前复试结束,可以说个人能够做的差不多已经做完了,故总结下考试经历,供参考。

如何选择在职研究生?

首先讲一个概念,很多人提起在职研究生,只知道是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对于在职的定义、所获的证书一概不知。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有关工作答记者问》,2016年12月1日之后参加全国统一联考招收的研究生按照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区分,二者的区别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也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毕业证书上会注明是学习方式是非全日制,其他招考方式和录取过程都是统一的。除了12月的全国统一联考,还有一种同等学力申硕,由于认可度低,不在考虑范围,可参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

Read more

Posted in: 人间事 | Work

从“为爱发电”到“争议出圈”——中国网络同人文化发展简述

同人文化已经成为涵盖文学、绘画、音乐、游戏等综合领域、具有相当规模的文化风潮。了解“同人”,成为读懂网生代的一条必由之路。
虽然很多时候,为了表达历史悠久,同人粉丝会解释说:“同人”一词的考据可以从先秦时代说起,民国也有同人刊物流行。但事实上,“同人”的概念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产生了本质的改变。从上世纪末风靡而起的“同人”文化,是个舶来词,日语“同好”的意思——围绕作品衍生出新的世界。

我们为什么爱同人?
以世界来比喻,官方作品构造了基础的世界,限于故事本身的合理发展与篇幅长短,围绕主线、主角呈现的世界是片面的,很难满足所有受众的需求。同人创作的意义在于不论是对情节发展不满、角色关系不满还是人物主次不满,都可以通过二次创作实现情节续写,在想象和传播过程中,获得情绪的共鸣。

Read more

Posted in: 人间事 | Work

关于公关传播的面试记录

放飞自我的面试,凭印象记录的面试复盘:

Q:想了解一下想换工作的原因,之前工作一些有成就感的事,想追求的价值,这样可以和现在的工作做一个匹配。
A:之前工作的状态分两个阶段,第一个是PR的三年,主要职能像传播PM,做成项目很有成就感。第二个阶段是版权,工作职能调整,主要负责老板的公关表达和一些理论的构建。学习理解新的思路,做一些理论搭建的东西,直接和业务挂钩,也让人很有成就感。未来希望是能够做跟业务跟相关的事情。而不仅是传统的传播品牌,只是曝光。
换工作的第一个原因是目前公司整体的环境的状态不够积极创新,在这个状态下要更好地实现价值,做好项目,配合其实是有问题的。第二个是公司的对于系统的做一些品牌建设和架构的东西,其实是没有想法的,那么现在在做的很多东西,会因为优先级的原因被pass掉,所以想寻找一个更重视这块儿的一个环境。

Q:公司会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A: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都有,第一个是公司整体的业务表现不理想,包括上市之后,投资人在关注的也是业绩问题。那么CEO层面其实是无暇顾及到公司整体品牌的一个搭建。从部门层面来讲直属的VP直接背负着版权业绩增长的压力,采用的销售的管理模式。那么必然对于这一块儿也不会重视。第二个是很多部门的状态是比较宽松的,那么也不会自发的去做这种品牌的构建。只要盯着自己的KPi就好了。包括新成立的公关部,也暂时没有在思考品牌构建和方法论的东西。
个人的努力,其实有去思考能做些什么,举个例子,比如说价值指数平台,是自发发起的项目,很多第三方在做,但公司没有建立不标准,没有领头。包括这个做出来,也并没有得到重视。后续的优化完善都很难进行下去。

Read more

Posted in: 人间事 | Work

关于阿里市场 & 行业研究的面试总结

部门归属

阿里的市场与行业分析类岗位大多设置在商业智能部之下,一般提到商业智能都会马上想到BI,以及各种BI报表跑数等等,但阿里的这个部门设置主要是对阿里各业务部门进行决策建议,并不太要求数据方面的资深编程和数据库高级应用。

商业智能部是阿里集团业务的分析部门,分析领域覆盖阿里巴巴集团整体,包括核心电商(天猫、淘宝、b2b)、云计算、大文娱、创新业务在内的各个综合业务板块。一般来说,面试前期不

Read more

Back to Top